初次沉淀池的運行管理
流入初次沉淀的污水已經過格柵、沉淀池,在初次沉淀池中依靠重力去除污水中尚未去除的細小沙粒和污泥濃度。對于合流制排水系統,雨天時流入初次沉淀池的污水量是晴天時的幾倍。為使各地流量均衡,可使用各池的污水入流閘門進行調節。此外,對于曝氣池設計流量采用晴天時的最大流量,多余的污水只進行一級處理然后排放,所以應設置放流閘。初沉污泥送到污泥處理設施,也有把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排到初次沉淀池,與初次沉淀池污泥一起輸送到污泥處理設施的做法。
管理要點:
1、表面水力負荷的調節:表面負荷小時,污泥濃度去除率高,活性污泥指數高,有生成二次沉淀池難以沉淀的絮體的趨勢。因此有需要考慮入流污水水質、沉降性物質比例等選定表面負荷。
2、入流閘的調節:入流閘原則上一般全開,閘門關的過小、流入口流速度過快,會導致入流側發生紊流,影響沉淀效果。當設置兩池以上,而又未設置均勻分配入流污水量的設施時,由于入流管的位置關系,會導致各地流量不均勻。
3、刮泥機的運行:刮泥機分為連續運轉和間歇運轉兩種。間歇運轉只在排泥時才運轉,可減少土、沙堵塞事故的發生。但是,雨天時大量泥沙流入池中,運轉次數與排泥量如不增加,刮泥機會由于泥沙堆積而不能動作。同時,應注意排泥口易于堵塞的問題。
4、排泥量的調節:對于底部堆積的污泥,一般間歇排放。排泥濃度隨每天的排泥次數、每次的排泥時間即排量而變化。即使各池入流污水是均衡的,污泥堆積也不是均勻的,所以進行排泥量的調節是很有必要的。
5、剩余污泥及從污泥處理設施的回流:污泥的排放量,一般自動進行控制,所以每天流入的污泥最好能定量化。可是由于污泥處理設施的回流水流入初次沉淀池時不能定量化,所以管理很困難。因此,剩余污泥每天應盡量定量排入,此外,加強污泥處理設施的管理,防止污泥濃度高回流水突然大量流入初次沉淀池。
6、水面觀察:初次沉淀池管理上最不好處理的就是底部堆積污泥的腐敗,造成污泥上浮。污泥上浮主要就是因為初沉地污泥堆積時間過長,尤其在夏季更容易發生。污泥腐敗上浮的前兆是,一部分污泥從溢流堰流出,水面產生大量氣泡。因此,每天應定期對出水堰進行巡視,觀察有無污泥上浮及氣泡產生。